所有

泰国守夏节(Wan Khao-Pansa)

发布时间:2011-09-04 17:51:11    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守夏节 เข้าพรรษา 是南传小乘佛教的重要的节日,也泰国是主要佛教传统假日,于每年泰历八月十六日。守夏日的前一天八月十五日是三宝佛节 วันอาสาฬหบูชา(Wan Asalha bucha)。比如今年恰逢周日,共有四天的长假,是泰国人,回乡或出游的好日子。

     守夏节亦称坐守居节、入夏节、入雨节等。在泰文中叫做“靠攀萨”เข้าพรรษา(Khao Phansa) ,“考”在泰文意为“进入”,“攀萨”这词来自古印度巴利文,意为“雨季”、“雨期”。 “攀萨”在泰国僧人语言中是当年来用,比如有当了二十年和尚叫做二十“攀萨”。

     守夏节起源自古印度僧尼们,雨季期间,禁足安居的习俗。认为在泰历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,三个月内,外出易伤及稻谷和草木小虫,应该溜在寺院内,坐禅修学,接受供养。这段时间称为雨安居期,禁止僧尼们长期出游。

     进入守夏节的前几天,所以寺院的僧尼们,好像过年过节之前一样,都会大肆清理寺院和僧舍。

     守夏节当天,全寺僧人举行入夏安居仪式,一大清晨,人们一般都会到寺院,聆听僧侣们诵经、开示佛理和受五戒。接近中午时,就施斋于僧侣,所施除新鲜饭食菜肴外,还有传统糕点蕉叶兹粑。之后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鲜花、香烛互致敬意和忏悔。仪式之后,僧人开始安居修学。

 

 


     守夏节那段期间伊讪(东北)各府都有举办蜡烛节。


     平民百姓,普遍同时奉献蜡烛丛及甘蔗、水、糖、牙刷、牙膏、肥皂、浴巾等日用品。并且制作可燃三个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烛,敲锣打鼓送到寺庙,供僧人在守夏节,诵经时使用。

     到了傍晚时分,信徒们会手持鲜花和点燃的蜡烛,随着敲锣打鼓的队伍,举行隆重的巡烛仪式,在寺院内循着大雄宝殿,绕转三圈 เวียนเทียน,后在进入大雄宝殿里,进行入夏安居仪式,这时守夏节活动达到高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    每间寺院授此仪式,一定得有五翁以上的僧侣,才能符合成为僧团的条件。如果少过五翁僧侣,当到了解夏节(Wan Ok-phansa)后,就不能接受信徒们供奉袈裟的仪式。这乃是暹罗寺院的古训,不可以违背的。所以一般寺院,必定会凑够一个僧侣团,以致能在守夏节后,举办信徒奉献袈裟的仪式。

     守夏节起源于古印度佛陀时期;话说处于亚热带的早期一度,气候炎热多雨,每年夏天的雨季,会不停的下雨长达三个月。多雨的天气踩伤,致使多处土地遭受到洪水淹没,也使地上许多虫蚁爬出来,躲在繁茂的草木上。僧侣们难免每天要踩踏 找草地上涉水托钵,难免也会踩伤虫蚁和草木的新芽;佛陀间众僧无意中犯了杀生戒律,于心不忍。

     于是佛陀为了面上宇宙总生命,就禁止僧尼们雨季期间,四处出游,而且必须定居于一处,致力修行,让信徒们来佛寺布施供养。

     因此守夏节就像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一样,关闭修炼几个月才出关。而“出关”后,“功力”是否有所增进,那就得要看个僧侣的慧根和造化了。其实经过了三个月的苦修,或多或少都必定会对僧侣们的修为有所帮助。

返回

共有0条回复

登录或者注册之后查看所有回复。
客户服务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